中共汉中市委党校侯晓丽 张晓敏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使人们非常向往原生态、低密度的居住环境、绿色健康的饮食、原真淳朴乡土情怀,有相当多的消费者愿意到远离闹市、生态环境好、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进行旅居。其关注度大大提升,仅次于医疗设施集中、以刚需和改善为主要目的的大城市。事实表明,这场疫情使此前在全国已经起步的旅居产业市场需求凸显,市场潜力巨大。而充分利用国家“六稳”“六保”政策尽快打造更多的旅居产品,满足和释放旅居的需求正是释放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可以吸引部分因疫情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的参与,既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一部分因疫情影响投资受阻的资金流到正确的方向去。这正是供给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要求。
一、汉中市旅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居的认识有偏差。旅居是高级的旅游形式,时间较传统旅游长,主要表现为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强调亲身融入和体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人文同化;并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如阶段性工作、季节性康养、临时性研学都是旅居的动机;旅居讲究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在生活中品味当地人文的潜化,更注重对深度美景的发现。而我市在旅居发展中明显存在着思想认识偏差,对旅居的内涵要求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旅居发展定位和服务标准方面。目前我市旅居产品主要是自然风光欣赏、文化遗产展示和农家乐食宿,与一般的旅游没有什么差别,产品单一,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尤其在一些生态优势突出的县,单纯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旅居讲究的“三避三养”,即养生、养心、养老;避暑、避寒、避霾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养心”的需求尚未开发;认为外地人来这里看了山水风光、自然美景就满足了,住几天就会感觉腻味并离开,忽视了旅居人对当地人文的深度体验、以及求知欲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与规范化、标准化的旅居接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公共服务不匹配,政策保障不够。目前在汉中已经形成的旅居人数较多且时间较长的县区,公共服务不匹配,休闲娱乐设施如公园、广场、观光游步道等不足;商业服务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规模小或商品类别少;医疗机构只限于乡村诊所,医疗水平较低,医疗设备陈旧,医疗保健服务跟不上,旅居在此时间较长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若需要急诊时要进乡进城,交通时间长。 政策保障方面,目前在汉中旅居的类型中属旅居养老的占比较大,但现实中旅居养老最大的政策问题是医保结算问题,一些乡镇医院还没有纳入异地医保结算体系,所以旅居者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要回本地报销,且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 其次是房屋权属问题,农房用地是集体用地,属于小产权房,城市居民不得购买,以旅居地为第二故乡的城市老年人只能租住;为了住得更适合自己的要求,旅居养老者可能会对住所进行适当的装修,而租住的房屋不属于其本人,装修费用如何计算? 房屋租住到期后续期面临加价等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三)旅居产品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旅居产品。目前我市旅居产品类型多以观光类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较少。时间纬度上,除个别县区外,缺少全季的旅居项目和夜间游览项目,基本都是春秋两季。产业要素上,主要是体验乡村景观,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仍不健全,旅居产业链短;特别是那种让乡村旅居者感受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朴纯真、恬淡静谧、知足简单,有故事、有情怀、有交流的乡村旅居生活这一高品质的旅居产品尚未开发。
(四)缺乏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居产品。虽然汉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随处可见的优美的田园风光,但稀缺性、独特性、唯一性不足。整个市县区域内缺乏5A级标杆景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五星级酒店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设施完善、规模体量较大并富有市场感召力、竞争力的品牌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不强。在旅居发展中,全市丰富的山水、田园、民风民俗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居产品,导致很难吸引外地游客选择汉中作为首选旅居目的地。
二、发展汉中旅居产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旅居产业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这不仅是源于人们渴望优美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风景和原真性的人文,还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朴纯真,恬淡静谧,知足简单,有故事、有情怀、有交流的旅居生活,满足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产业旅居是未来最大的休闲产品。汉中丰富而独特的生态优势及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旅居产业提供了天然条件,旅居产业的发展也是汉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机遇。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汉中旅居品牌体系。先前汉中市确定了围绕“山地度假、养生养老、文化休闲、乡村田园”四个方面,为发展旅居产业指明了方向定位,突出了汉中的资源特色。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汉中的资源禀赋,认为可以将上述四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形成汉中特色旅居品牌体系:
1.文化养生型。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居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两汉三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诸葛亮武侯祠等);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如张良庙等)。
2.中医药膳型。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汉中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汉中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3.生态养生型。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发展核心,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一般分布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或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4.养老综合型。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5.度假产业型。居住养生是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度假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点外,它还提供全方位的康疗及养生设施及服务,并为人们提供冥想静思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的目的。
6.体育文化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7.医养结合型。康疗养生产品的构成主要是以中医、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进行的以药物康复、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闲活动进行的康复养生旅游产品,包括康体检查类产品,它是医疗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二)对旅居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根据汉中市欠发达的市情,对目前正在起步阶段的旅居产业,必须深入调研,合理规划。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必须明确适宜汉中特点的开发原则,除了常规化的市场导向原则、资源环境依托原则、产业融合原则、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原则外,以下三个原则非常重要。其一,因地制宜。首先确定开发类型。各区县资源禀赋均有差异,应根据本地明显的特色资源的,确定如生态养生型、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小镇型开发。生态养生型要求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后期要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培育和引导养生养老产业进驻,发展养生产业,进行生态养生型开发。其二,多元化开发。根据汉中的资源特色,在规划时可强化健康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研学科考、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其三,整体化运营。在运营管理方面,各县区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旅居的经济效益增长。
(三)推动多层次、定制类、个性化旅居服务模式。旅居服务方式不限于旅行社单一的服务形式,应是多产融合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根据汉中市的现状,推动旅居产业发展应发挥房地产、金融、旅游等产业优势,整合资源,四产融合。再结合汉中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这一任务,在汉中旅居产业发展中可以以旅居养老产业为核心,发展特色旅居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旅居服务体系。即在旅居产品的设计上要体现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价格及差异化的居住水平,体现层次性,确保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与其相匹配的旅居服务产品。同时延长旅居产业的产业链,提供集旅游、娱乐、养老、学习、疗养、度假、护理、临终关爱等一体的综合性旅居服务。从而为旅居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旅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推进“互联网+旅居”服务模式。相关机构、企业在提供新型旅居服务的过程中,要深入调研了解各类年龄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旅居意愿需求,设计与其互联网使用能力相适应的网络服务平台,搭建适合各类群体旅居的网络服务平台。
(四)培养复合型“旅居服务”人才。目前汉中市明显缺乏从事旅居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偏重旅游和管理,对旅居所需的各方面专业知识不足,如休闲娱乐、养生、养老保健等专业性不足。为此,我市应加快旅居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居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旅居产业部门可通过提高待遇和薪酬水平等引进旅居专业人才,并定期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同时与高校接轨,培养专业化高素质旅居人才特别是旅居养老人才队伍。建议在本地陕西理工和汉职院增设旅居服务特别是旅居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旅居服务学历教育,培养基本的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探索在高职院校实施旅居服务员委托培养机制,提高旅居服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培养符合市场需要有爱心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旅居专业人才。
(五)完善政策保障,规范监管,推动我市旅居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我市旅居产业处于初建阶段,大多数的发展模式还在不断尝试中,体制机制还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完善、行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不可避免,个别区县还出现欺骗旅居者的商业行为,造成了恶劣影响和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因此,应尽快完善汉中发展旅居的相关政策保障,在异地医疗保险结算上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为旅居养老进提供医保政策便利。着实提高旅居村落的医疗水平,让旅居者安心地长期在旅居地养老。在房屋权属问题上,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促使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 三权分离,以企业与村委会签订整体合作协议筹资改造为主,农户直接出租为辅,减少旅居者与农户因房屋使用权属问题的纠纷。政府要为养老民宿配套良好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并提供税收减免政策,助力养老产业。并及时出台《汉中市旅居服务质量规范》,加强监管,更好地推动我市旅居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另外,开发商多以增加开发项目数量为宗旨,为了盈利而简单复制商业地产模式,往往容易忽视旅居产业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这样很难保证整个产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监管,警惕旅居地产发展畸形化。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