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汉中”建设路径探析
2014-01-15 10:58
来源:
打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应该是美学、生态学、社会学多学科概念的统一。是学术概念与治国理念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战略,她能科学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面临的难题,推进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符合人民群众长远根本的利益。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美丽中国是由若干个美丽的板块构成的。本文就“美丽汉中”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一些探索。

  一、“美丽汉中”的基本内涵

  美丽汉中的内涵应该从五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经济内涵,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之路。二是生态内涵,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三是社会内涵,着力解决社会建设短板的问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是文化内涵,美丽汉中的建设要把汉水文化,三国文化融入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五是政治内涵,首先要健全与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其次,要杜绝腐败,从源头上杜绝权利、经济、学术腐败,实现政治清明、政务公开、社会风气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建设美丽汉中的基础条件

  汉中位于“西三角”(即西安、成都、重庆)经济圈结合部,处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具有承接三大经济区辐射的优越条件。

  1、生态资源:汉中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覆盖率达52%,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为西北最佳。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流经此地,各种植物达2900种 ,其中药用植物160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美称。良好的自然生态招引着众多的珍禽异兽在此栖居,有鸟类335种,鱼类109种,动物307种。汉中还是汉江的源头,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进行汉江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2、经济发展: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汉中经济实力稳步增长,2012年生产总值772.3亿元,增幅15.2%,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烟酒食品、军工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现代中药和有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三是农业以“绿色粮油”和“猪、药、茶、菜”四大产业为主导,产值85.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6%。依托粮油、茶叶、肉食、蔬菜、果品的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认证产品的加工企业园区。四是旅游业发展较快,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年增幅46.52%。

  3、社会事业:一是平安汉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中省交办的信访案件办结率和息诉率全省第一,10个县区实现了“三无”目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2.82%、4.76%,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省前列。二是社会保障覆盖率高。新农合参合率98.99%。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8.6%,100%。三是荣获全国双拥模范称号。植树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50平方公里。关停淘汰落后生产线40条,实施减排项目40个,万元 GDP 能耗下降3.56%,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4.21%、1.11%、2.06%和2.7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340天。

  4、文化建设:一是有丰厚的资源。汉中文化底蕴厚重,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古城,有10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个。两汉、三国文化的旅游胜地已具规模,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在东亚文化圈和世界华人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栈道文化文明于世,千里栈道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深远意义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全市的生态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风景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个,形成了以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水为特色的旅游基地。二是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见成效。汉中的文化、广电等系统改制完成,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并稳步发展。

  5、政治建设:一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长信箱、市长热线开通,为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勤政廉政建设水平提升。市长督办件、重点工作重大事项挂牌督办和媒体通报制度,以及《全市政府系统加强廉洁从政十条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三、美丽汉中建设的路径选择

  美丽汉中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汉中市在《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规划中提出,要把汉中建设成最美丽的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一个先导,以交通为先导,通过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一个机场,沟通秦岭、巴山南北,打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联系,汉中应承担重要的枢纽职能。两大突破:一是城市实力的突破,二是城市特色的突破。三大目标:一是成为衔接大西北、大西南和中部地区的枢纽;二是成为“西三角经济圈”产业格局的重要节点;三是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旅游休闲宜居城市。五大战略:一是以接轨西安和成都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二是以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三是以发展航空、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和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突破战略;四是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传承战略;五是以循环经济和山水生态保育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战略。

  依据汉中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方针,对美丽汉中的建设途径作以下探索:

  (一)创新建设美丽汉中的带动项目路径

  1、建立美丽汉中建设的项目库。美丽汉中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效工程,因此,应该设立规划和项目库。目前,汉中生态建设规划已出台。它涉及到城乡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产业化、森林保护、生态文化建设。以上项目以及旅游景点、园区建设等都可以纳入美丽汉中建设的专库之中。

  2、实施美丽汉中建设工程。比较而言,汉中的生态环境好于其他发达城市。但是这些年的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可以开展植树工程、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美城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生态安全工程、市民素质提高工程等活动,将汉中打造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天蓝、地绿、水清、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之城。

  (二)走科技创新支撑路径

  1、依靠科技提升传统产业,走“精细工业”、“科技农业”之路。汉中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主要产业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较低。在传统产业方面,要着力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集中力量对一些有发展潜力、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使产业技术层次上一个新台阶,保持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在农业方面,着力调整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大农业”向“强农业”的跨越。应依托科技投入,扶持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以绿色消费需求和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继续优化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等。发挥各地农业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走科技农业之路才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选择。

  2、以科技创新推动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建设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强大牵引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着力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大多数企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不愿意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生产模式依然普遍存在。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增强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创新机制路径

  1、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执行力。政府要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二,政府要有科学的决策意识,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其三,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执行方法与执行技术。能不能抓落实,在很大程度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其四,要转变工作作风。只有作风扎实,工作才能落实。

  2、建立长效推进机制。人类社会在工业化以后的高速发展,已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已是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因此,当今的经济发展不能不考虑环境支撑和资源约束的问题。美丽汉中的建设,要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规范、可操作性的长效推进机制,使汉中建设永远行进在美丽、和谐、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版权所有:中共汉中市委党校

邮编:723000    电话:0916-2522043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莲湖路617号  网站地图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